番茄又称西红柿,柿子,是以成熟多汁浆果为产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番茄原产于南美洲西部热带高原,栽培历史非常悠久。
番茄大约在17世纪传入中国。20世纪初,番茄在我国当时的主要通商口岸及附近大城市开始大量生产。而我国东北地区本世纪30年代才开始种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番茄栽培面积不断增加,目前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蔬菜之一。
由于番茄具有适应性强、营养丰富、果菜兼用、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成为我省非常重要的茄果类蔬菜,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省番茄以露地生产为主,种植的品种多为常规品种,主要有早粉2号、苹果青、丽春等品种。主要进行春、夏露地栽培。为了满足周年供应的需要,近年来,保护地番茄栽培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日光温室冬春季栽培、早春塑料大棚栽培和保护地秋延后栽培等多种茬口。到目前为止,我省番茄种植面积1万余公顷。其中,保护地番茄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以上。占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的第1位,对我省蔬菜的周年供应和满足人们生活水平的需要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番茄含有较多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可软化血管、促进钙、铁等元素的吸收,帮助胃液消化脂肪和蛋白质,这是其他蔬菜所不及的。 番茄中含有糖类、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蛋白质以及丰富的磷、钙等。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较高,相当于苹果含量的2.5倍,西瓜含量的10倍。一个成年人若每天食用300克番茄,便可满足人体一天对维生素及矿质元素的需求。番茄中含有的番茄红素,是食物中的一种天然色素成分,在化学结构上属于类胡萝卜素。由于被发现具有抗氧化、抑制突变、降低核酸损伤、减少心血管疾病及预防癌症等多种功效,已日益受到营养界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番茄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将使番茄生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使用优良品种,采用规范化生产技术和采后冷藏保鲜技术,将进一步提高番茄果实的商品价值,从而使生产者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早春露地番茄栽培 采用温床育苗,地膜覆盖栽培,7月份开始上市。该茬番茄生长环境适宜,栽培管理相对简单,投资少,品质优,上市集中,但价格偏低,有的地区晚疫病和斑枯病发病重,造成各地区种植效益的不均衡。
(2)秋延后番茄栽培 5月下旬播种育苗,8月下旬开始上市。育苗期正值高温季节。需要采取遮荫、防雨、防虫等措施。该茬番茄近年来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加上越夏番茄,市场供应相对充足。单茬每667平方米经济效益4000~5000元。
(3)早春塑料大棚番茄栽培 1月末播种,3月末至4月初定植,6月份开始上市。该茬番茄技术性强,产量高,品质优,上市期较早,效益可观。但近来受“南菜北运”的冲击比较大,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一般667平方米经济效益5000~8000元。
(4)早春日光温室番茄栽培 12月上旬播种,2月中下旬定植,5月份开始上市。该茬番茄对栽培设施和管理技术要求较高,上市期均在市场淡季,价格高,销路好。每667平方米经济效益多在1万元以上,高者可达1.5~2万元。
虽然我省番茄生产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缺乏优良品种。番茄不同的栽培方式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对品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品种更新速度加快,而我国番茄育种资源有限,新品种不能完全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求。国外番茄品种的引进促进了我省番茄生产的发展,但由于种子价格过高,多数品种的果实不适合我省消费习惯,加之受生产设施的限制,使进口番茄品种的优良种性没有完全发挥。目前番茄品种市场混乱,缺乏主导品种。
(2)管理技术相对落后。目前,我省番茄生产的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各地区种植效益不均衡,提高管理技术至关重要。
(3)收获过于集中。造成季节性产品局部过剩,效益起伏不稳。
(4)连作栽培普遍,病害发生趋重。由于番茄种植的区域化、专业化,重茬栽培较为普遍。造成局部区域生态失衡,次生盐渍化严重,土壤自净功能弱化,病虫危害积聚,作物出现生长发育障碍,土传病害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已成为番茄生产基地的主要生产障碍之一。春季除灰霉病外,叶霉病、晚疫病和斑枯病等病害有加重危害的趋势。
(5)番茄生产仍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难,产品质量差异大,距离产业化经营还有很大的差距。
番茄根系发达,分布广而深,根深可达1.5米,根群横向分布直径可达1.7米,属深根作物。但根系主要分布在30厘米的耕层内。番茄的根系再生能力强,当主根被截断时易产生侧根,因而育苗期幼苗移植或移栽后易缓苗,成活率高。
番茄的茎为半蔓性或半直立性,其高度可达0.7~1.5米,并且基部木质化,一般需支架栽培。番茄茎上发生侧枝的能力强,每个叶腋均能产生侧枝,而且还能产生不定根,可利用枝条进行扦插繁殖。
当番茄的主茎生长6~8片真叶后形成第1花序,此后,每隔1~2片真叶又生1个花序。主茎着生2~3个花序后,不再延伸,出现封顶现象,花芽相邻的侧芽代替主茎继续生长,这种生长类型,我们称之为有限生长类型。有限生长类型的番茄,植株比较矮小,开花结果集中,表现早熟,适合矮架密植或无支架栽培。留果时,如果主茎着生2穗花后封顶,则需保留第1花序下的一个侧芽,使其长成侧枝。在该侧枝上再留1穗果。确保每株番茄足够的果穗及果数。
当番茄主茎生长7~9片真叶后形成第1花序,此后,每隔2~3片真叶着生1个花序。主茎不断延伸生长,此品种类型为无限生长类型。这种类型的番茄,生长势较强,植株高大,生育期长,果实成熟偏晚,产量高。
番茄的生长发育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大致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开花期和结果期。
(1)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第1片真叶破心为发芽期。在适宜条件下,这一时期大致需10~14天。种子从开始发芽到子叶展开属于异养生长过程,其生长所需的养分由种子本身来供应。子叶出土后经2-3天即可展开变绿,幼苗从此由异养转为自养。
(2)幼苗期 从第1片真叶破心到现蕾为幼苗期。一般需45~55天。幼苗期经历两个阶段:从真叶破心到2~3片真叶展开为基本营养阶段。这一阶段子叶和真叶生长得好坏直接影响番茄进一步的生长发育。因此在生产中使子叶和真叶健壮肥大,防止子叶过早脱落非常重要。2~3片真叶展开后,进入花芽分化阶段。这一阶段番茄花芽的分化及发育与幼苗的营养生长同歩进行。这一时期的管理非常重要,即要保证一定的营养生长,还要为番茄的花芽分化创造适宜的条件。花芽分化的好坏主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温度和光照条件的影响较大。在正常情况下,早熟品种6~7片叶,中晚熟品种8~9片真叶展开时,第1花序开始现蕾,前3穗果的花芽分化也基本完成。
(3)开花期 从现蕾到第1花序座住果为开花期。一般需15~30天。是番茄以根、茎、叶营养生长为主,逐步过渡到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行的转折时期。一方面根、茎、叶生长旺盛;另一方面陆续进入开花座果阶段。开花座果期是番茄生产管理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管理的重点就是通过肥、水的合理调控,使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达到一个比较协调的平衡状态。使秧果均衡生长,达到早熟、丰产的目的。
(4)结果期 第1穗花座果到拉秧为止。结果期的长短以栽培的环境条件和植株留果穗数多少而定。番茄是陆续开花,连续结果,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行的作物。第1花序果实膨大时,第2、第3穗花相继开花、座果,同时,上部的茎叶也在持续生长。茎叶与花果之间,各花序之间养分竞争十分激烈。因此,这一时期要保证肥水充足,要及时打掉侧枝,适时摘心,适当疏果,保证养分的合理流向。